2020年中國地熱供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新技術有助于緩解能源匱乏局面[圖]20
時間:2022-01-15
點擊:
622
發布時間 政策名稱 發布機構 政策內容 2014.2 《余熱暖民工程實施方案》 發改委、住建部 到2020年,通過集中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熱資源,替代燃煤供熱20億平方米以上,減少供熱用原煤5000萬噸以上。實施余熱暖民示范工程,選擇150個示范市(縣、區),探索建立余熱資源用于供熱的經濟范式、典型模式,不斷改革和完善城鎮供熱的政策機制和制度保障 2016.12 《“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發改委 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2016.12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發改委 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7.3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億噸標準煤;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8億千瓦,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到2020年,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約替代化石能源1.5億噸標準煤。;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到2020年基本解決水電棄水問題,限電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年度利用小時數全面達到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建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會用電量中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的指標管理體系。到2020年各發電企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燃煤發電量的比重應顯著提高 2017.5 《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十三五”規劃》 發改委、住建部 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2020年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體,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2017.6 《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 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 中央財政支持試點城市推進清潔方式取暖替代散煤燃燒取暖,并同步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鼓勵地方政府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實現試點地區散燒煤供暖全部“銷號”和清潔替代,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2017.12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 能源局、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資委、質檢總局、銀監會 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城市化地區的散煤供暖清潔化,形成公平開放、多元經營、服務水平較高的清潔供暖市場。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污染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最為嚴重,“2+26”重點城市作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且所在省份經濟實力相對較強,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實現清潔取暖 2018.3 《2018年政府工報告》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報告中強調: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2019.4 《關于延續供熱企業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的通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為支持居民供熱采暖,發布“三北”地區供熱企業(以下稱供熱企業)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三北”地區,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大連市、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青島市、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供暖期結束,對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熱取得的采暖費收入免征增值稅 2019.4 《關于完善風電供暖相關電力交易機制擴大風電供暖應用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 要求做好風電清潔供暖試點工作總結和發展規劃工作,做好風電清潔供暖技術論證工作,研究完善風電供暖項目投資運營機制,完善風電供暖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做好風電清潔供暖組織協調和建設管理工作等 2019.7 《關于解決“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供暖推進過程中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國家能源局 要求在峰谷分時電價、階梯電價、電力市場化交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完善風電供暖項目投資運營機制;規范完善招投標機制,保障燃氣壁掛爐、電暖器等清潔供暖產品質量,在燃氣壁掛爐、電暖器等清潔供暖產品的招標過程中,嚴把質量關。因地制宜拓展多種清潔供暖方式,在城鎮地區,重點發展清潔燃煤集中供暖;在農村地區,重點發展生物質能供暖;在具備條件的城鎮和農村地區,按照以供定改原則繼續發展“煤改氣”“煤改電”;適度擴大地熱、太陽能和工業余熱供吸面積。積極探索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條件成熟的可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研究推廣